快播王欣再戰Web3:能否擺脫中心化宿命,實現個人資產化?

從「快播」到Web3:王欣的去中心化執念與再創業
時代的浪潮與個體的宿命:王欣的跌宕互聯網之路
2018年,王欣走出監獄大門,結束了因「快播」事件帶來的三年半牢獄生涯。人們或許預期他會沉寂,甚至徹底告別互聯網,畢竟曾經的輝煌已成過眼雲煙,而身上的標籤也難以抹去。然而,王欣並未選擇安逸的退隱,而是再次投身於時代的洪流之中,將目光鎖定在了Web3這個充滿爭議與無限可能的領域。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野蠻生長的草莽英雄,而是一個試圖在全新的遊戲規則中尋找機會的「老兵」。
王欣的互聯網之路,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早期的P2P技術探索,到快播的爆發式增長,再到如今擁抱Web3,他的每一次選擇都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然而,與時代的共舞並非總是順風順水,快播的隕落,不僅是王欣個人的挫折,也暴露了當時互聯網監管的灰色地帶以及技術發展與法律規範之間的矛盾。如今,Web3的監管同樣不明朗,王欣的再次出發,無疑是一場充滿風險的豪賭。
屢戰屢敗:中心化權力的陰影與王欣的產品困境
出獄後的王欣,並未立刻all in Web3,而是先後試水了匿名社交App「馬桶MT」和AI靈活用工產品「靈鴿」。馬桶MT打著「用區塊鏈思維做社交」的旗號,強調去中心化內容分發,試圖挑戰微信等中心化社交巨頭的地位。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馬桶MT很快就遭到了微信的封殺,甚至未能掀起任何波瀾。隨後推出的靈鴿,也同樣遭遇了類似的命運。
王欣將這兩次嘗試的失敗,歸咎於中心化權力的干預。「至今我也不知道被封殺的真正原因,」王欣說。「不只是我們一家,還有羅永浩的子彈和字節的多閃,這三個產品都被微信封了。」這段話語中,透露著一絲無奈與憤懑。在中國互聯網的語境下,巨頭的權力幾乎是無可挑戰的,任何試圖顛覆其地位的創新,都可能面臨被扼殺的風險。王欣的產品困境,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更是對中國互聯網生態的一種反諷。
All in Web3: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最後堡壘?
「從『快播』到『馬桶MT』再到『靈鴿』,王欣想要探索的產品,似乎一直在被中心化的機構叫停。這讓他萌生了做出一款無法被叫停的產品的想法,就像誰也無法封住比特幣一樣。」 這段話,揭示了王欣all in Web3的根本原因:他想要尋找一個中心化權力無法觸及的「避風港」,一個真正屬於用戶、由用戶掌控的互聯網世界。Web3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似乎為他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性。
然而,Web3並非萬能的。儘管技術上可以實現去中心化,但實際應用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用戶體驗差、安全風險高、監管不完善等等。更重要的是,Web3的發展仍然高度依賴傳統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例如雲計算、網絡服務等等。在這種情況下,Web3真的能夠完全擺脫中心化權力的影響嗎?王欣的all in,究竟是看到了未來的趨勢,還是一場堂吉訶德式的理想主義冒險?
個人IPO:王欣的終局設想,是解放還是炒作?
王欣提出了一個極具野心的觀點:「個人IP的終局,不是流量變現,而是個人IPO。」 他認為,無論是直播、短視頻還是帶貨,都只是一種短期的變現手段,真正的終局是讓個人實現證券化和資產化,最終走向「上市」。
這個觀點,無疑帶有濃厚的Web3色彩。通過發行Token,將個人的價值量化,讓用戶參與到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問題是,如何評估一個人的價值?誰來監管這些「個人Token」?這是否會淪為一種新的炒作方式,甚至成為詐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這種「個人IPO」真的能夠解放個體嗎?還是會將個體置於一個更加複雜的金融體系之中,成為資本的玩物?王欣的終局設想,充滿了誘惑,但也暗藏著巨大的風險。
王欣的比特幣觀點:從錯過到All in,一次遲來的覺醒
2011年的錯判:技術的傲慢與認知的局限
王欣早在2011年就接觸到了比特幣,那時比特幣的代碼還存放在Sourceforge上。作為一名技術出身的創業者,他第一時間查看了比特幣的底層代碼。然而,這次接觸並未讓他立刻意識到比特幣的巨大潛力,反而產生了輕視的態度。「當時我認為它的算法和耗電POW模式挺扯淡的,」王欣坦言。這段話語,反映了當時王欣對比特幣的認知局限,以及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容易陷入的「技術傲慢」。
在早期,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確實存在耗電量大、交易速度慢等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能掩蓋比特幣的革命性意義:它首次實現了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擺脫了對中心化機構的依賴。王欣當時只看到了技術上的缺陷,卻忽略了比特幣背後的顛覆式創新。這種錯判,也讓他錯失了參與早期比特幣發展的機會。
流量礦石的遺憾:DePIN概念的超前與命運的捉弄
儘管錯過了比特幣,王欣和他的團隊並未停止對去中心化技術的探索。他們推出了「流量礦石」這款產品,利用用戶的閒置帶寬,為觀看視頻的人提供加速服務,並以此賺取虛擬資產。現在看來,「流量礦石」實際上是一個早期的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項目,它試圖利用分散的資源,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CDN網絡。
然而,命運弄人。「剛剛搞出來後快播出事了,後來我就管不了了,」王欣回憶道。快播事件的爆發,打斷了流量礦石的發展進程,也讓王欣團隊錯失了在DePIN領域搶佔先機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場意外,流量礦石或許能夠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DePIN項目,甚至與比特幣產生更深層次的聯繫。
技術基因:去中心化理念的執著與快播的遺產
儘管經歷了挫折,王欣對去中心化理念的追求卻始終未變。他認為,快播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它通過P2P技術,實現了視頻內容的傳輸和分享。「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我骨子裏就一直很認可去中心化的方式,在做快播時就是如此,當時我們講的叫平等計算。在這個過程中與中心化媒體對抗,當然最終結果不是很好。Crypto裏有一些理念,比如共識和節點,當時快播也有節點。現在我們用的分布式账本技術,其實就是P2P技術。」王欣說。
這段話,揭示了王欣對去中心化理念的執著,以及快播事件對他的影響。儘管快播最終走向了覆滅,但它所代表的P2P技術,以及對中心化權力的挑戰,卻深深地烙印在王欣的基因之中。這或許也是他選擇all in Web3的原因之一:他想要繼承快播的遺產,繼續探索去中心化技術的無限可能。
獄中生活:一段被剝奪的時光,與意外的沉澱
失去自由的代價:被流程化的生活與精神的麻木
對於王欣而言,三年半的牢獄生活,並非一段可以輕易回憶的時光。「實際上談不上生活。每天都按照流程走,大家在一個很局限的空間裏面,大家看看小說和影視片,並無新鮮之處。」 他用平淡的語氣描述著獄中的生活,彷彿那是一段被格式化的記憶,沒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監獄的環境,剝奪了個體的自由和創造力,將一切都納入了嚴格的流程之中。在這種環境下,個體很容易陷入精神的麻木,失去對外界的感知和思考。王欣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在那裏最好的方式是不要有新鮮感,也不要激動的東西。」 這句話,透露著一種對自我保護的本能,試圖在壓抑的環境中尋找一絲平衡。
被封鎖的信息:與時代脫節的焦慮與渴望
在獄中,王欣無法與外界直接聯繫,也無法獲取最新的信息。「不行,但可以寫信。」 這種信息封鎖,對於一個曾經站在互聯網浪潮之巔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折磨。他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但卻被高牆所阻隔,只能通過緩慢的書信往來,獲取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與時代脫節的焦慮,或許是王欣在獄中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他擔心自己會被時代拋棄,擔心自己會失去再次創業的機會。這種焦慮,或許也是他出獄後迅速擁抱Web3的原因之一:他迫切地想要彌補失去的時間,重新回到互聯網的中心舞台。
BTC傳聞的真相:並非驅動力,而是時代背景下的無心插柳
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聞:王欣在入獄之前,讓妻子购买了幾千枚BTC。這個傳聞,為王欣的經歷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也讓人們對他all in Web3的動機產生了更多的猜測。
然而,王欣本人對此予以了否認。「這件事情並不重要,這不是我做事情的核心驅動力。我是購买了一些,非常少,也並沒有那么高的認知,如果有那么高的認知,就all in了。」 這段話,澄清了傳聞的真相:購買比特幣並非王欣蓄謀已久的計劃,而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一種無心插柳的行為。儘管他錯過了all in比特幣的機會,但這次購買,或許也為他日後擁抱Web3埋下了一顆種子。
創業三階段:快播、社交、出海,王欣的經驗與教訓
社交產品的折戟:觸碰紅線的必然?還是巨頭壟斷的犧牲品?
王欣出獄後,選擇以社交產品作為重返互聯網的起點,這似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畢竟,社交是流量的入口,也是商業模式變現的關鍵。然而,「馬桶MT」和「靈鴿」的接連失敗,卻讓王欣的社交夢碎。這兩款產品,都試圖在社交領域進行創新,但最終都未能逃脫被封殺的命運。
這讓人不禁要問:王欣的社交產品,究竟是觸碰了監管的紅線,還是成為了巨頭壟斷的犧牲品?或許,兩者兼而有之。在中國互聯網的語境下,社交領域的監管一直非常嚴格,任何涉及敏感話題或挑戰主流價值觀的內容,都可能面臨被封殺的風險。此外,微信等社交巨頭,也擁有強大的壟斷地位,任何試圖挑戰其地位的創新,都會遭到無情的打壓。
王欣的社交產品,或許正是因為觸碰了監管的紅線,同時又挑戰了巨頭的壟斷地位,才最終走向了失敗。這也反映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艱難:在監管和巨頭的雙重壓力下,創新空間被極大壓縮,創業者的生存環境也變得更加惡劣。
靈活用工的反思:技術創新的缺失與個體效率的覺醒
在社交領域受挫後,王欣將目光轉向了AI靈活用工。他推出了「靈鴿」,試圖通過AI技術,提升個體的工作效率,重構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模式。然而,這次嘗試也未能取得成功。
王欣反思了這次失敗的原因,認為關鍵在於技術創新的缺失。「我在做靈活用工的時候,我可以嘗試一些模式創新,那個階段我基本上不關心技術。但在這個階段我後來也印證了這一點,由於沒有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導致業務門檻很低。靈活用工是指幫助人招個人、开個票,你想表達什么技術含量都是多余的。你最有價值的是擁有牌照,其他方面人們不在乎。」
這段話,揭示了王欣對靈活用工的反思:他意識到,僅僅依靠模式創新是不夠的,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技術創新。在靈活用工這個領域,核心競爭力並非技術,而是牌照和資源,這使得靈活用工成為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難以形成真正的壁壘。這次失敗,也讓王欣更加堅定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監管之殤:一個互聯網老兵的無奈與控訴
從快播到馬桶MT,再到靈鴿,王欣的創業之路,似乎一直與監管如影隨形。他經歷了快播的覆滅,也遭遇了社交產品的封殺,這讓他對中國互聯網的監管環境,有著深刻的體會。
「當時我們推出的所有社交產品基本都被封,比如馬桶、靈鴿基本都被封了。」王欣說,「為什么被封?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我都不能理解。現在來看的話,做中心化平臺,它肯定有權利,如果你有本事,就不要用我的平臺,或者去其他平臺上。」
這段話語,充滿了無奈與控訴。王欣似乎對監管的標準感到困惑,也對巨頭的權力感到無力。他認為,中心化平台擁有封殺其他產品的權利,但這種權利是否應該受到限制?創業者又該如何在監管和巨頭的夾縫中生存?這些問題,或許是所有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共同困境。
Crypto行業的旁觀者:從ICO狂熱到AI Agent,王欣的視角與判斷
ICO的恐懼:對狂熱的警惕與對泡沫的質疑
王欣出獄時,正值ICO(首次代幣發行)最為狂熱的時期。加密貨幣市場充斥著一夜暴富的神話,各種名目的項目層出不窮,吸引了無數投資者蜂擁而至。然而,王欣對這種狂熱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我剛出來時,就是ICO非常狂熱的時候。當時加密行業的大佬都去我的辦公室坐過,甚至有些不止來一次。我當時挺害怕的,」王欣坦言。
這種「害怕」,源於王欣對ICO泡沫的質疑。他認為,當時的ICO項目,大多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和盈利模式,僅僅依靠概念和炒作來吸引投資。這種模式,很容易演變成一場龐氏騙局,最終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王欣更傾向於傳統的創業方式,即先做事,確保有用戶和收入,然後再考慮上市融資。
NFT的冷眼旁觀:炒作概念的短視與價值錨定的缺失
在ICO泡沫破滅後,NFT(非同質化代幣)又掀起了一波新的浪潮。各種數字藝術品、收藏品,以天價成交,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然而,王欣對NFT的態度卻比較冷淡。「NFT出現時,我並不特別關注,我覺得更多在炒概念。」 他認為,當時的NFT市場,更多的是一種炒作行為,缺乏真正的價值支撐。很多人購買NFT,並非因為它們具有實際的用途或藝術價值,而是希望通過炒作來獲取高額回報。
王欣的觀點,反映了當時NFT市場的亂象。很多NFT項目,缺乏明確的價值錨定,很容易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價格波動劇烈。這種缺乏價值的炒作,最終難以持續,NFT市場也隨之走向衰落。
AI Agent的希望:生產力革命的機遇與Token經濟的結合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的概念逐漸興起。AI Agent可以自主完成各種任務,甚至可以代替人類進行工作,被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的重要發展方向。王欣對AI Agent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認為它將帶來一場生產力革命。
「現在AI Agent結合token的模式,我認為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因為這已經不是一種資產的投機,AI已經是生產力革命了。我認為這是我們未來一兩個階段的核心玩法,也是我主要的創業和投資方向。」王欣說。他認為,AI Agent可以與Token經濟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個體的資產化和證券化。
王欣的觀點,反映了AI Agent的巨大潛力。通過將AI Agent與Token經濟相結合,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AI的開發和應用中,促進AI技術的快速發展。這或許是Web3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是王欣all in Web3的重要原因。
Web3創業:出海、技術、與All in的決心
出海的必要性:突破地域限制,擁抱全球視野
在經歷了國內創業的種種限制和挑戰後,王欣將目光投向了海外。「疫情之後,我將國內的業務轉為TO B業務,主要從事人力資源和靈活用工。我個人不太喜歡TO B業務,我的能力和意愿並不在這件事情上。當時我們在疫情期間考慮出海,人力資源層面出海。結果也是並不成功。人在國內妄想將產品改成英文版,然後向外推,是非常困難的。」王欣坦言。
這次失敗的出海嘗試,讓王欣意識到,真正的出海,並不仅仅是將產品翻譯成外語,然後推向海外市場,更重要的是要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環境。這需要創業團隊親身前往海外,了解當地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特點,才能做出真正符合當地市場的產品。
「第一,一定要走出去,不要待在國內。出海的本質是出去。如果你不出去,那么無論是觀點、思維方式還是資源,都難以理解這個世界。」王欣認為,出海的必要性,在於突破地域的限制,擁抱全球的視野,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
技術創新的堅持:擺脫模式依賴,構建核心壁壘
在靈活用工領域的挫折,讓王欣更加堅定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我在做靈活用工的時候,我可以嘗試一些模式創新,那個階段我基本上不關心技術。但在這個階段我後來也印證了這一點,由於沒有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導致業務門檻很低。靈活用工是指幫助人招個人、开個票,你想表達什么技術含量都是多余的。你最有價值的是擁有牌照,其他方面人們不在乎。」
王欣意識到,僅僅依靠模式創新,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超越,難以形成真正的壁壘。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構建起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新的創業一定要將技術放在本質,即技術創新和技術核心力。」王欣強調,技術創新是創業的根本,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擁有更大的主動權。
AI+Web3的選擇:一個老兵的技術信仰與未來押注
在確定了出海和技術創新的方向後,王欣開始思考,應該選擇哪個領域作為創業的切入點。「當今世界最新的技術核心力在疫情時已經看出來了,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AI,還有一個是Web3,這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術。因此你必須在這方面思考,這些技術如何解決當下的痛點問題,才能做出這些決策。」王欣說。
王欣認為,AI和Web3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兩大技術趨勢,它們可以解決當下互聯網存在的諸多痛點,例如數據壟斷、隱私洩露、權力中心化等等。將AI與Web3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個體的賦能和解放。
選擇AI+Web3,既是王欣對技術的信仰,也是對未來的押注。他相信,AI和Web3將會引領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深刻的變革。
家人的支持與朋友的警惕:理解與質疑並存
王欣的創業選擇,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我只要做事情,我的家人都全力支持我,而且我喜歡創新和研究新事物,因此大家都很理解我的個性。我們家也有創新的傳統,比如小孩都會用加密錢包和進行鏈上操作,妹妹會和姐姐互換一半私鑰。」這段話,透露了王欣家庭的開明和對創新的鼓勵。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王欣的創業選擇表示支持。他的大部分朋友,都從事傳統行業,對加密貨幣和Web3抱有警惕。「我大部分朋友都是Web2的朋友,從事傳統行業,他們對這個行業還是很有警惕性的,他們認為這裏面歷史原因造成的騙局很多,提醒我要注意。第二,在我描述我要做的事情之前,他們並未看到太具體能夠落地的東西。除了基礎設施,公鏈或者金融相關的DeFi,其他應用級別的東西他們看到的比較少,並沒有想象出應該如何去做。但是特朗普發幣之後關注度提高了不少,特別是關注出海的人。」
朋友們的警惕,源於對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認知,以及對Web3應用前景的質疑。他們提醒王欣要小心詐騙,同時也希望他能夠拿出更具體的產品,證明Web3的價值。
投資人的青睞:前瞻性的認可與資源的助力
儘管一些朋友對Web3抱有疑慮,但王欣的創業選擇,卻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支持的,投資人一般具有前瞻性。我們原來的投資人IDG和BAI Capital,知道我進入Crypto創業,對接了很多資源。」王欣說。
投資人的支持,源於他們對Web3的發展前景的看好,以及對王欣創業能力的認可。他們相信,Web3將會帶來新的投資機會,而王欣則具備抓住這些機會的能力。投資人的支持,也為王欣的創業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助力。
加密世界的家庭教育:從零花錢到U卡,王欣的財富觀與技術普及
耳濡目染:下一代對加密貨幣的認知與實踐
王欣不僅自己all in Web3,還積極地將加密貨幣的知識和實踐帶入家庭,讓下一代從小就接觸和了解這個充滿爭議的新興領域。「我們家也有創新的傳統,比如小孩都會用加密錢包和進行鏈上操作,妹妹會和姐姐互換一半私鑰。」 王欣自豪地說。
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是比較罕見的。大多數父母對加密貨幣持謹慎甚至反對的態度,認為它風險過高,不適合孩子接觸。但王欣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認為,既然加密貨幣是未來的趨勢,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它,培養他們的金融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
實戰演練:風險與收益並存的加密貨幣投資初體驗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加密貨幣,王欣甚至讓她們親自參與加密貨幣的投資。「前段時間我購买了一些memecoin,例如fair3,因為這是我自己CTO(Community takeover)的幣,然後她們也买了。我讓她們自己決定什么時候买什么時候賣,並且讓她們關注推特以及社區的活動。她們的理解可能沒有我們深入,只是認為好玩。我告訴她們如果她們能夠進行盈利,零花錢就會有了,這樣就有動力了。」
這種「放養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在風險中成長。她們不僅要了解加密貨幣的基本知識,還要學會分析市場行情,判斷投資機會,並承擔投資的風險。這種實戰演練,無疑是對孩子金融素養的一次極好的鍛煉。
U卡的未來:資產數字化的消費場景探索
除了加密貨幣投資,王欣還計劃讓孩子體驗U卡,探索資產數字化的消費場景。「1000刀讓她們試試,下個階段會給她們开通一些U卡之類的產品,讓她們體驗如何將資產變成U,然後將U變成資產進行消費。」 他希望通過U卡,讓孩子了解如何將加密貨幣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體驗數字資產的便利和價值。
U卡是一種將加密貨幣轉換為法定貨幣的支付工具,它可以讓用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消費。U卡的普及,將會極大地拓展加密貨幣的應用場景,加速數字資產的普及。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從小培養的金融意識與創新思維
王欣的孩子在新加坡接受教育,他認為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對培養孩子的金融意識和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幫助。「新加坡教育體系下相對較多的小孩接觸crypto,他們從小受到IB體系(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體系的教育體系與中國不同,不是課本制,沒有課本,而是主題式研究課題。」
新加坡的IB體系教育,強調主題式研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體系,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金融意識和對新興技術的敏感性,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
草根的加密革命:菲傭的匯款新方式,與未來的金融變革
U的便捷:更快速、更低廉的跨境支付方案
王欣分享了一個在新加坡觀察到的現象,揭示了加密貨幣在草根階層的實際應用。「我住新加坡就發現,在新加坡的菲傭、越南的阿姨或者緬甸的阿姨,現在不需要通過原來匯款的方式把錢匯回去,而都是找當地的OTC換成U,然後將錢轉账回去,親戚朋友們再用U換成當地法幣。之前匯款需要時間很長,用U則直接到账了,而且手續費還低,還節省匯率。」
這個案例,生動地展示了加密貨幣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優勢。傳統的跨境匯款方式,手續費高昂,到账時間長,而且匯率波動大。而使用加密貨幣進行跨境支付,可以大大降低手續費,縮短到账時間,並且可以避免匯率損失。對於那些需要頻繁進行跨境匯款的草根階層來說,加密貨幣無疑是一個更便捷、更經濟的選擇。
金融普惠的曙光:加密貨幣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挑戰
菲傭使用加密貨幣進行跨境匯款的案例,也反映了加密貨幣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挑戰。傳統的金融體系,門檻高,效率低,服務對象主要是有錢人。而加密貨幣的出現,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便利。
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可以繞過傳統的金融機構,直接進行交易,這對於那些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服務的人群來說,意義重大。加密貨幣正在為金融普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全球經濟中來。
王欣的Web3切入點:AI+Web3,一個關於個人資產化的宏大敘事
AI Agent:永生的數字化身與個人的生產力引擎
王欣將AI Agent視為其Web3創業的核心,並賦予其超越工具層面的意義。「核心點還是AI+Web3。AI是生產力工具,它能夠代替人繼續運營、掙錢、成長。我們的個人資產、數據和技能都能夠沉澱下來,因此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他看來,AI Agent 不僅僅是一個提高效率的助手,更是個人能力和知識的延伸,甚至是永生的數位化身。它能持續學習和進化,不斷積累個人的資產和技能,即使在個體生命終結後,也能繼續為個體創造價值。這種超越生命週期的資產積累,是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
Web3的本質:資產發行與轉移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王欣認為,Web3 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資產發行和轉移的能力,這為實現個人資產化提供了基礎設施。「Web3的本質是資產發行和資產轉移,這是最核心部分。與個人結合的話,預示着未來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資產化。」
傳統的資產發行和轉移往往需要中心化的機構,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而 Web3 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的資產發行和轉移,降低了門檻,提高了效率,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資產的創造和流動中來。
個人IPO的終局:證券化、資產化,以及永生的AI化身
王欣將個人 IPO 視為其 Web3 願景的終極目標,他認為這是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最終途徑。「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個人IPO的終局』,實際就是將自己證券化。目前發幣已經沒有門檻,發幣容易運營難,我們不需要編寫代碼,只需要更換框架就可以發行幣。然而你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幣的真實性以及如何變成有價值的幣,這需要思考。」
在他設想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發行 Token 的方式,將自己的時間、技能、創意等進行證券化,讓支持者可以通過購買 Token 的方式參與到個人的發展中來,共同分享成長的紅利。而 AI Agent 則成為這個個人經濟體的運營者,持續為 Token 持有者創造價值。這種模式,不僅顛覆了傳統的雇傭關係,也重新定義了個人的價值。
Web2用戶的痛點:賺錢才是硬道理,技術只是工具
王欣深知,要吸引 Web2 用戶進入 Web3,不能只靠技術概念的宣傳,更要解決他們實際的痛點。「如果只是說Web3上的內容非常公平、可以保護隱私,那么不需要,百姓最需要的是賺錢。這裏的賺錢並非炒幣賺錢,而是我力所能及地參與創造賺錢。就像無論TIKTOK還是其他社媒工具,他們在創造財富故事,李子柒賺錢了,別人認為可以嘗試,導致更多的人都要加入,進來後才能慢慢學習和了解,除了賺錢,還能夠從中獲得更多學習和交流等好處,我認為這是不同的。如果只強調技術的先進性,那么這是不夠的。」
他認為,Web3 產品需要提供實際的賺錢機會,讓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參與到價值創造中來,才能真正吸引他們進入這個新世界。技術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真正的驅動力來自於對財富增長的渴望。
產品易用性:Web3破圈的關鍵,與王欣的設計思路
多鏈托管錢包:降低門檻,簡化登錄
王欣深知,Web3產品的易用性是吸引Web2用戶的關鍵。他認為,現有的Web3產品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過於複雜,需要簡化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門檻。「關於錢包,我們可能從最簡單的登錄开始。目前來看,比較適合登錄的方式是多鏈的托管錢包,账號比較簡單,用自己的ID、推特或Google ID就可以登錄。錢包的話就是用MPC分片存儲的,用戶只需要账號密碼即可。我們告訴你放點零錢就可以參與。」
他計劃採用多鏈托管錢包的方式,讓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Web2帳號登錄,無需理解複雜的私鑰概念。同時,採用MPC(多方計算)分片存儲技術,保障用戶資產的安全。
聯邦制去中心化社交:技術的複雜性與用戶體驗的簡潔性
在社交方面,王欣也認為需要簡化用戶體驗,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參與到去中心化社交中來。「在社交方面,我們了解到目前最新的模型是向去中心化社交發展,我認為去中心化社交是最有效的方式,或者是大家公認的聯邦制的去中心化社交。雖然從技術底層看上去比較復雜,但是實現起來不能那么復雜,給用戶使用仍然需要方便。因為所有平臺型產品都有自身的社交底座,所以底座選擇的方式也需要通過技術改變。」
他計劃採用聯邦制去中心化社交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之間自由切換,同時又可以享受去中心化社交的優勢。雖然底層技術非常複雜,但用戶體驗需要盡可能簡潔。
內置Mini App生態:解決授權跳轉問題,提升用戶體驗
王欣指出,現有的Web3產品存在頻繁跳轉和授權的問題,這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包括一些使用習慣,例如在Web3中我們發現我們總是在一些產品上跳轉,從這裏跳轉到那裏,甚至各種授權,如果處理不當,錢就沒有了,一個授權有問題錢肯定就沒有了。這裏面必須統一化,比如內置的mini APP生態,必須統一起來。」
他計劃構建一個內置Mini App生態,將各種Web3應用集成在一起,讓用戶無需頻繁跳轉和授權,提升用戶體驗。
AI Agent的簡化使用:基於社交媒體數據的個性化服務
王欣認為,AI Agent也需要簡化使用流程,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利用AI Agent提升效率。「另外,你如何讓AI Agent發揮作用?要讓他簡單地使用,你不能復雜地設置,應該根據他的社交媒體來操作。例如我使用推特,你直接登錄推特账號,這樣就可以了。大部分Web2的用戶沒有耐心的,他們給你的時間點非常短,一分鐘都是給面子的了。點點點,如果他們在下一步卡殼了就不會用了。」
他計劃讓AI Agent可以直接基於用戶的社交媒體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無需用戶進行複雜的設置。
Web3產品的過渡: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循序漸進的用戶引導
王欣認為,Web3產品的發展需要一個過渡期,不能一步到位。「這似乎和現在大部分Crypto產品不一樣,現在大部分Crypto產品還是必須得有一個去中心化的錢包。
這並非新技術,關鍵在於如何整合它,如何讓用戶去過渡,最好的過渡方式是先到多鏈托管的中心化錢包,然後才能到去中心化錢包。這是一個過渡的過程。如果你有大資產,那么可以將其放到去中心化錢包。如果僅僅是給你一些紅包或者小錢,那么中心化錢包的體驗會更好,而且讓他認為有資產的概念,他才會去琢磨這個事情,否則他不會去琢磨這個事情。」
他計劃先推出多鏈托管的中心化錢包,讓用戶體驗加密貨幣的便利,然後再引導他們使用去中心化錢包,循序漸進地了解Web3。
創新的本質:解決花錢也買不到的痛點,與個人IPO的未來
用戶的剛需:資產化、賺錢,以及對中心化權力的反抗
王欣認為,Web2用戶加入Web3的原因,並非因為Web3的技術優勢,而是因為Web3能夠解決他們實際的痛點。「用戶不會因為某個技術進入。你解決了什么痛點?我來談論一個簡單的產品原則,真正的創新是現在花錢买不到的東西,我為什么要來?因為我花錢买不到,所以必須來。」
他認為,用戶最核心的需求是資產化、賺錢,以及對中心化權力的反抗。Web3能夠提供這些價值,才能真正吸引用戶。
個人IPO與傳統變現方式的區別:終局與過程,所有權與使用權
王欣認為,個人IPO與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有本質的區別。「這裏面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我們稱之為終局,無論是直播、短視頻還是帶貨,我認為變現都不是終局,它只是一個過程。至少目前的變現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我認為這並非終局的方式,這是第一點。
真正的終局是讓證券化和資產化走到最後。無論是做一個人還是企業,最終都會成為上市公司,持續成為上市公司的過程並非最後結果。我認為這是終局的追求。」
在他看來,直播、短視頻等只是一種短期的變現手段,而個人IPO則是讓個體實現資產化和證券化的最終途徑。此外,Web3還能讓用戶真正擁有自己的數據和內容,而不是像在Web2平台上一樣,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中心化平台的不公:流量成本的壓榨與用戶數據的壟斷
王欣指出了中心化平台存在的不公現象,例如流量成本的壓榨和用戶數據的壟斷。「第二點是Web3去中心化的本質,即什么屬於你?在TikTok會被封號,在推特上,用戶經常會被封號,這些號不是真正屬於用戶。這也是為什么用戶如果有選擇他就會來的原因。
中心化產品會造成很多不公平,你感受到不公平後會尋找一堆遭受不公平的人組織起來對抗不公平。比如許多出海電商仍然難以盈利的原因是大部分資金用於購买中心化平臺的廣告。目前電商的廣告支出主要集中在報表中,Google廣告支出佔整體成本的百分之三四十,至少30%才能夠盈利,有些佔50%。遊戲的佔比是多少?百分之60%、70%。關於內容短劇的話更過分,90%。也就是賺100元,90元要用於購买流量,你認為他還能賺到多少錢?」
他認為,中心化平台通過壟斷用戶數據和流量,獲取了巨額利潤,而用戶卻無法分享這些利潤,甚至還會受到平台的壓榨。Web3的出現,有望打破這種不公平的局面,讓用戶真正掌握自己的數據和流量,分享平台發展的紅利。
團隊架構:技術、基金、社區,王欣的Web3生態構建
技術團隊:AI專家與加密老兵的強強聯合
王欣深知,構建一個成功的Web3項目,需要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我們有三個部分的團隊。第一我們有技術和產品團隊,其中包括AI的專家,我們的CTO已經有7年的Crypto經驗,如果沒有他,那么我不敢做錢包和托管。」
他組建了一個由AI專家和加密貨幣老兵組成的技術團隊,負責開發Web3產品的核心技術。AI專家負責AI Agent的開發,而加密貨幣老兵則負責錢包和托管等加密貨幣相關技術的開發。
KOL基金:Goldwill Capital的創新模式與生態投資
王欣還成立了一個名為Goldwill Capital的基金,用於投資Web3生態。「第二方面我們專門成立了基金Goldwill Capital(高文資本),這個基金也會有一些創新之處,它不會像傳統Web3基金那樣,是VC的那種基金,我們的基金是一個KOL基金,一方面投資我們的平臺,另一方面投資我們的生態。」
這個基金的模式比較創新,它不僅是一個VC基金,還是一個KOL基金。一方面,它會投資王欣自己的Web3平台;另一方面,它會投資Web3生態中的其他優質項目,扶持Web3生態的發展。
社區管理:Fair3的實踐與全球社群的經營
王欣非常重視社區的建設,他認為社區是Web3項目發展的基礎。「第三方面是社區管理的團隊(Fair3社區),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全球的群體。幣涉及到許多社區管理和市值管理相關,目前我們實踐的效果也非常好。」
他組建了一個社區管理團隊,負責經營Fair3社區,與全球的Web3用戶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並為他們提供支持。此外,這個團隊還負責市值管理等工作,保障Token的價值。
最小啟動方式:MVP理念與靈活的組織架構
王欣提倡採用最小啟動方式,即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理念,先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然後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改進和完善。「社區、基金、技術實際上都是一個實踐過程,我們團隊將逐個落地。大家都沒有看到產品,大家都首先看到了這個社區,我們社區經營狀況良好。這也是我個人創業的習慣,我非常不喜歡閉門造車,我更喜歡真正的接觸。我非常倡導最小的啓動方式,即MVP的方式。最小的MVP的方式是產品,運營和基金可以分开運作,同時他們可以落地。等到形成體系後,它才會變成最優的組織方式。」
他認為,先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可以讓團隊更早地接觸用戶,了解市場需求,並根據用戶的反饋,快速迭代產品。此外,他還提倡採用靈活的組織架構,讓團隊可以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All in Web3:王欣的最後一搏?
自掏腰包:對項目前景的信心與孤注一擲的決心
王欣這次All in Web3,可謂是下了血本。「我是all in,前期的錢都是我支付,沒有找投資方。我們已經开發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句話透露出王欣對項目前景的極大信心,以及孤注一擲的決心。
自掏腰包,意味著王欣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控項目的方向,避免受到投資方的干預。此外,自掏腰包也能更好地激勵團隊,讓大家更有動力把項目做好。
長達一年的潛伏:疫情後對未來方向的深度思考
王欣的All in Web3,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長達一年的潛伏和深度思考。「在疫情後期,我思考出海的事情時,就把這件事情想明白了,一要做TO C,二要出海。出海時我必須使用先進的技術,也就是AI Agent和Web3。」
在疫情期間,王欣對互聯網的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認為,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是TO C和出海,而AI Agent和Web3則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技術。經過長期的思考和準備,王欣最終決定All in Web3,開始他的最後一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